笔趣阁

顶点笔趣阁>双飞雁+番外 > 第204章(第1页)

第204章(第1页)

随即就是雪片般的奏疏飞上皇帝的案头。

客气些的请他三思,不客气地几乎要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他穷兵黩武,劳民伤财,做下违背祖宗的决定。

这当朝怒谏的是一位谏院官员,他还没说完,就见上首皇帝忽然面色发白,摇摇欲坠,一头栽倒,幸而被旁边的宦官给扶住。

紧急传召了医官会诊,说是陛下殚精竭虑忧思过甚,又身体虚弱受不得刺激,若是刺激严重的话,可能就和先帝一样了。

险些把皇帝气得一命呜呼的谏院官员,这下子也是吓得差点站不住。

本朝皇帝大多子嗣不丰,先帝就一位公主活到成年,眼下新帝还这么年轻,甚至一个孩子都没出生。

这要是一年里接连死了两个皇帝,接下来继承皇位的人选都只能往宗室里找,那血脉可就够远的了。

“听说陛下当初去宁州时,就在路上忧思过虑,一到宁州就病倒了。”

“我也听说,陛下在宁州三天两头就是一场病。”

医官都说皇帝受不了刺激,这还能怎么办,铁骨铮铮死谏怕是不行了,众臣子只好委婉地劝告,还有人找到了皇后那里,希望她能劝劝皇帝。

这确实是有一些用处,但不大。

皇帝歇了两日再次上朝,听着大臣们泣泪恳求,他也眼睛一红,开始和老臣们说起心里话。

——简而言之,就是你们不知道我心里苦,我本来不想要这个皇位,但实在没人我只能顶上,还有人在暗中说我逼死叔叔得位不正,我必须得做出点什么功绩来证明自己才能

安心。

而且我这一继位,北真就扰乱边境,这不是瞧不起我吗?我要是不管,面子何在啊?

不如就拿他们开刀,要是能给他们一个教训,或者干脆收复了之前被他们占去的失地,以后我到了下面才有脸面对列祖列宗。

皇帝说的是情真意切,涕泪涟涟,一众想要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老臣甚至都插不上话,只能陪着他一起哭。

哭完了又劝他以身体为重,不如从长计议?

劝不动,拖还不行吗。

皇帝听了一摸额头,表示你们都反对朕,朕这头是越发疼得厉害了。

众大臣:“……”

逐渐意识到,新帝比先帝难对付得多。谁说他多年闲云野鹤一心修道所以淡泊宁静的?这心眼子可是真不少,脸皮也挺厚,说话做事一套一套的。

崔竞回去,和孟取善说起皇帝在朝中的言行和还有大臣们的反应,把孟取善笑得东倒西歪。

原来她这姐夫这么能装,怪不得把她从前敏感细腻又温柔矜持的姐姐哄成这样。

笑过之后,她拉着崔竞的胳膊:“所以,快了是吗?”

崔竞点头,不舍地看她:“我与陛下已经商量好了,这一仗势在必行。”

这一仗若胜了,起码能再保掖州沂州一带十几年安宁,说不定还能收复当初的失地。

他少年时前往边关,最莽撞也最好的年华都在那片贫瘠又广阔的土地上渡过,曾经无数次看着城墙外,想象有朝一日能结束这连年不断与北真的战争。

尽管因伤被召回梁京,他的心底深处对那里仍有一片遗憾和牵挂在。

“我一定尽快回来,到时,我们就真的能做一对富贵闲人了。”

如果他能再从掖州战场回来,殿前司的都指挥使怕是做不了了,陛下亲眼看过他在殿前司的威望,恐怕也不太放心他再次立功后又执掌禁军。

不过,到时就只当个安国侯,闲散余生也没什么不好。

四月,掖州再次传来北真袭扰边关的消息,据说有一座小城都被北真铁骑冲破。

北真人茹毛饮血,在梁人眼里就是不开化的蛮人,又是世代的仇恨,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。

皇帝再一次提出要打时,这次不等其他官员出声,崔竞先行站出来:“臣愿往掖州,领兵迎战北真,扬我大梁国威。”

朝堂上拉锯了一段时间,以崔竞为首的一派武官不知何时达成了一致,站出来支持皇帝。

皇帝大感欣慰,数次当朝表示,还是崔卿深知朕心,各位武官们也是忠心耿耿。

他不吝赏赐,表现出了要倚仗武官的倾向,这一行径固然惹得不少文臣大呼陛下糊涂,直呼武夫粗鲁不顾大局,但也有不少文臣开始摇摆。

他们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反对陛下,为的更多是名声,或是迫于同僚集团、师长、亲戚的立场。

可要是这事儿有坏处没好处,还要看着别人得到好处,那就不值得了。

左右这仗又不需要他们去打,花的也不是他们口袋里的银子,他们还不如和那群武夫一样,趁这时候站出来支持,让皇帝注意自己。

就这样不断有官员倒戈,拉扯到四月底,这事才一锤定音。

打!

皇帝任命崔竞为掖沂西北招讨使,可调动战区附近所有的军队,临时任免军队官员。

这可谓是本朝以来给予武官权职最大的一次,可见对他寄予的厚望与信任。

战事紧急,事才敲定,粮草辎重就先行调动,五月初,由崔竞率领的这支队伍赶往掖州支援,同时往掖州周边调兵。

与此同时,孟惜和怀孕九月,已经临近生产。

大军开拔之后,孟取善就直接住进了宫中,陪伴姐姐生产。

“你有和他好好道别吗?”孟惜和问妹妹。

“嗯,从三月听到消息就开始说了,一直在叮嘱我,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去打仗的是我不是他呢。”孟取善笑笑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